無獨有偶,內蒙古、四川等地也于近日發布了開展眼科及骨科醫用耗材歷史采購數據填報工作的通知,這意味著新一輪高值耗材國采的正式進入實質性開展階段。
早在今年1月12日,國家組織醫用耗材聯合采購平臺就發布了《關于開展人工晶體類、介入類及骨科類醫用耗材信息集中維護工作的通知》,要求對人工晶體類、介入類及骨科類醫用耗材信息集中維護,被視為第四批高值耗材國采的信號。然而,從各地醫保局發布的數據填報文件來看,介入類耗材暫未納入第四批國采。
第四批高值耗材國采品種
眼科類醫用耗材:人工晶體、晶體植入器及眼用粘彈劑等;
骨科類醫用耗材:錨釘、修復用縫線、界面固定釘、橫穿固定釘、 軟骨固定釘、軟組織固定釘、可調式固定板、不可調式固定板、 人工韌帶系統、半月板修復移植系統、關節鏡配套系統、脈沖沖洗器、鉆頭、磨頭、刨刀、異種骨、同種異體骨、人工合成骨及骨形成蛋白等。
與前三批不同的是,第四批高值耗材國采不再只局限于單一品類,而是囊括眼科及骨科兩類耗材。
眾所周知,人工晶體目前已經基本通過聯盟集采覆蓋全國,平均降幅約在50%,最高降幅超過90%,本次人工晶體國采的中選價格將再觸底。
骨科耗材方面,此前價格水分相對較大的人工關節、脊柱、創傷類都已經納入了國家或地方集采,目前僅剩運動醫學,第四輪國采則對該領域進行了“填空”和“補缺”,包括關節鏡系統、重建系統和修復類等產品,足見國家擠壓骨科耗材水分的決心。
時間安排方面,根據各地醫保局通知要求,2023年3月17日14 時-31日17時醫療機構進行歷史采購數據填報時間;地市級醫保部門審核截止時間為2023年4月3日17時。業界認為,由于涉及品類相對簡單,此輪國采可能在今年上半年就會進一步推進。
通知如下:


